“各位评委下午好,我们是来自传媒学院的答辩团队······”昨天中午,主楼411-4教室传出自然悦耳的女声,研一的陈驰旻同学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在今年的“挑战杯”学术成果竞赛中,我院取得可喜成绩,研一陈驰旻团队与大三漏丽婷团队的作品都晋级决赛。为了在今天下午校级的决赛上发挥出最佳水平,3月26日,学院特地组织预答辩演练活动,团委书记刘岩老师、传播学博士姚锦云、校辩论队李由与创业国赛金奖获得者刘斯洋等“扮演”评委,为两支团队的答辩“问诊把脉”。
陈驰旻团队的课题是“杭州市医患关系调查及对策研究”,6分钟的展示过程中,她从调查背景、调查方法与实施情况、调查主要发现三方面层层深入,PPT呈现大量通过问卷调查与个体访谈获得的扎实数据。“提问”环节,李由率先提出,“PPT上的文字、图片过于饱和,应该列出关键词、标红重要数据,其他文字变成讲述的语言。”现场答辩经验丰富的刘斯洋分享吸引评委第一注意力的秘诀,“第一张PPT应举一则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案例,引出你们这项课题调查的紧迫性……”
漏丽婷团队以萧山区临一村“一户多宅”整治政策为例,聚焦“农村公共政策传播”议题。展示伊始,两位成员用方言上演“村干部让老农民签协议”的剧情,之后借鉴拉斯韦尔的“5W”传播学理论,围绕传播者、传播过程、受众分析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调研现实,并最终总结提炼出改进意见。刘岩老师点评:“方言剧的形式很创新,但是耗时长、评委可能听不懂,反而影响效果。”刘斯洋提议“不如选取你们身边亲人或邻居签字的案例,开门见山地引出。”姚锦云博士则指出“5W”理论与调研实践存在略微脱节,建议将按照“传播者”或者“受众”的立场将五部分内容再做有机整合。
一小时匆匆而过,虽然预答辩演练活动结束了,但是答辩团队与“评委们”的交流仍在继续。预演方知不足,交流更促进步,希望在3月27日的决赛中,两支团队能再创佳绩,为学院争取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