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在田家炳304教室进行着一场有声有色的分享会。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马慧霞同学和2012级对外汉语本科同学以及部分研一硕士同学一起分享了她在西澳大学孔子学院做志愿者教师的经历。整个过程持续了近2个小时,然而没有人发觉时间的流逝,分享会真诚而愉快。
马慧霞同学用自己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将汉语志愿者教师的申请过程及她在西澳大学的工作串起来,不时引来台下一片笑声,同时也总结自己的感悟引起大家思考。谈到参加国家汉办组织的面试,她告诉大家要更注重汉语教学的本体知识、课堂组织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尽管面试不等于教学的考察,但是也能看出一个面试者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论及她在西澳大学的教学时,她强调了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规则的制定执行与课堂的趣味性三点。海内外的汉语教学存在不少差异,国外的中小学更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趣味活动的展开,西澳一行使她收获良多。马慧霞同学的精彩分享也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对自己专业有了更多直观的体会与憧憬。
当然,除了教学工作,马慧霞也有不少生活方面的体会。从绝对“光盘”的用餐原则到三分钟洗澡协议,以及洗衣吃饭等各项规定,无不体现了当地人的环保意识和生活理念,这些跨文化的冲突磨合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观念。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在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加教学经验的同时,她也学到了另一处风景的智慧。
因为10-12个月左右的志愿者经历可能会导致延迟毕业等情况,有的同学会问参与这个项目是否值得。马慧霞的回答很坚定,就像她喜爱的《在路上》——“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