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彭兰做客第106期浙大传播大讲堂,在加拿大28开奖预测结果官网大神西溪校区教学主楼426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作为新媒体结构要素的用户及其文化”的讲座,吸引了众多校内外人士前来聆听。
彭兰老师先简述了她08年以来对于互联网传播中用户的一些研究,引出对新媒体的四种网络的界定:内容网络、关系网络、服务网络和终端网络,作为终端的用户是其他三种网络的节点。回顾近年来互联网传播的发展,“个人门户”式传播正在普及,个人成为传播中心。这种个人化的传播中心也成为传播网络的基本节点,个体的关系网络成为传播的基础设施。作为传播网络结构要素的用户对整个信息生产与传播网络会产生一种分布化生产的影响,而对于个人则会促成个体信息网络的自我构建。谈到这里,彭老师分享了她对于浅阅读的思考,提出“深阅读不等于读长文章”“浅阅读不等于浅思考”的观点,并对用户构建自己的深度信息网络表示期待。
接着彭兰老师对个体的连接与群体性互动将会带来“群氓的智慧”还是“群体性迷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几位外国研究者的著作入手,分析了互联网可能带来的群体性智慧、群体极化或是群体盲思。然后提出了产生群体性智慧的几个要点:“多中心”的分布式群体网络,开放和流动中的群体结构秩序,分工明确并产生相互矫正激励的群体协作机制和理想的协商环境。
而谈到作为消费者的网络用户时,彭老师将个体划分为一个个网络节点,是内容—关系—服务的连接点,亦是资源的贡献与连接的单元。她用“位置”来衡量用户的需求和资源特征,包括物理位置、社会位置和服务位置,然后从数据化用户分析的角度对节点位置的测量加以探讨。
最后彭老师分析了新媒体用户所具有的惰性和行为惯性,提出了用户在几个层面上的主被动状态的矛盾,并通过一张详尽的图标给大家展示了从受众文化到用户文化的转变。
对于新媒体这一时下学界的研究热点,彭兰老师的精彩讲授给听众带来了很大启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充实而畅快,彭兰老师的精彩讲授赢得了经久不衰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