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横电影之约系列报道《大理石人》
文/黄梦霞
本周延续波兰导演安杰依·瓦伊达的专题,播放的影片是上映于1977年的《大理石人》。如果说战争三部曲《一代人》、《下水道》和《灰烬与钻石》奠定了瓦依达在当代波兰电影与世界电影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他在1976年拍摄的《大理石人》及续集《铁人》更可以说是以石破天惊之气魄达到了其作品艺术性与政治性的辉煌顶峰。尤其是在西方语境中,《大理石人》可以称之为瓦依达最为重要的代表作。
影片是一次对真相的探索过程。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阿格涅什卡野心勃勃,希望通过拍摄50年代著名劳动模范砖瓦工人布尔库特的故事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为了了解布尔库特传奇的一生,阿格涅什卡反复翻阅史料视频、采访众多当事人,甚至跑遍布尔库特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然而最后却从布尔库特的儿子口中得知,这位被称为大理石人的英雄早已去世,连公墓的墓碑上都没有留下他的名字。
该影片用非常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表现了特殊政治状态下的人间百态。在五十年代的波兰社会,国家宣传机器企图制造模范工人的神话,而布尔库特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剧。天真善良的他被刻意塑造成一个人民英雄的形象,超额完成生产指标、为集体建设慷慨激昂,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膜拜。然而他忘记了一切都是一场刻意导演的戏剧,看似美好的表象背后是残酷的真相——人性的丑陋并不因阶级符号而改变。布尔库特的生活很快从顶峰摔落至悬崖,被政党迫害、被妻子背叛,再度成为当时社会最底层的人。与他的天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荡妇”妻子的残酷而真实:“你真是一座雕像,而我是一个无耻的人”。在当时政治环境中,“冰冷的雕像”和“无耻的人”都是时代选择的结果,是个人无法左右的现实,从中折射出50年代波兰阴郁的政治气候,饱含了导演深沉的人文关怀。
整部影片除了自身主题非常深刻之外,在叙事方式上也颇有自己的特色。虽然讲述的是大理石人布尔库特的故事,但是导演以阿格涅什卡为切入点,将其为拍摄劳动英雄布尔库特的整个曲折过程作为主线,借多人之口来完善布尔库特的形象。这种片中片的叙述方式与美国经典电影《公民凯恩》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后来人物传记片叙事方式的楷模。
周五天气阴冷潮湿,但大家的观影热情丝毫没有消减,并在影片结束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位来自波兰的朋友向我们介绍了该影片在波兰的放映情况:因其触及敏感的政治问题,《大理石人》在七十年代上映时无法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做出任何宣传活动,但依旧在波兰民众中引起了轰动;而如今的波兰社会则截然不同,电影界对各类题材影片的宽容程度大大提升,《大理石人》之类的经典影片又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用现实主义精神展现当时的社会文化与政治状况。一部好的影片一定包含了人文关怀,而瓦依达无疑通过《大理石人》无疑将个人在时代背景中的渺小赤裸裸地展现给观众,给人以强大的说服力和震撼性,无愧“波兰电影之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