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天阴,偶有几缕光。在公交车上颠簸着近一个小时,终于快要抵达前行的目的地——河坊街。
在此之前,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小插曲。在距离河坊街不到100米的地方,我们意外发现了与钢筋水泥铸成的钢铁城市格格不入的一小排建筑。那是一个很小的弄堂——“源茂里”,砖木结构的老房子规整地相对着,盆栽葱郁地生长。隔着一扇铁锈的门,它就安静地处在呼啸的中河高架和现代化的高楼小区中间。
我们正要推开铁门一探,刚巧一位老人从外归来。听闻我们想要给她拍一张照片,老人便羞涩地绽开一个笑容。老人姓罗,40多年前嫁到杭州并一直生活在这里。交谈中,聊到这个里弄,她便絮絮叨叨地跟我们讲这个里弄的历史和久远的故事。老人的孙子从老屋子里跃出来,“奶奶我要出去玩!”,老人便朝我们摆摆手絮叨着领着小孙子回了老屋子。
从弄堂里走出,继续沿着马路踱步,我们来到了河坊街。周末的河坊街熙熙攘攘。街边摆满了各种小摊,吆喝声四起。
从小吃一条街出去就看见好些个游客围着棉花糖机器转。师傅也耍大刀似的卖弄起了转棉花糖的小技艺。我们在一旁咔擦咔擦拍,师傅一点也不羞涩得说道,“长得帅不是我的错,是上帝的安排,哈哈”。师傅姓李,在河坊街做了6年的棉花糖,他性格十分的随和大方,看见我们拍照,不仅主动搭话,还拍拍胸脯表示“免费收徒”。
也有不少的师傅就只是安静地待在摊子静候顾客。河坊街闹市中,有个扇子小摊。折扇、团扇,琳琅满目。我们看到的时候,摊主已经在一把空白的扇面上画下了好几棵老松。摊主姓杨,40多岁。当年学习古文学的他,现在守着扇子,守着文艺。“摊位摆了10年,从06年开始的”、“这些扇子都是我自己画的”,他很谦虚,却也自豪。
在河坊街到处游走。有趣的是,突然有一位约摸40多岁的妇女冲着我们笑,“你一定是外地人吧,本地人都不来这里逛街拍照的”,随口一句便又继续朝前走。我们蓦地一愣,向已经走远了妇女喊道,“您不是本地人吗,来这儿干嘛”,隐隐绰绰只听见医院二字便失去了妇女的踪迹。
整个下午,我们遇见了周末出来兼职的人像画师,大口舔着棉花糖的小娃娃……我们也被拒绝,被漠视……一个个陌生人拼凑起了这一个下午我们对河坊街的全部印象。
人的一生,总会到处游走。行走中,那些美丽的风景只留下了浅浅的一个影子。而那些路上偶遇的人,遇见不过短短一瞬间,说过的话,有过怎样的微笑,也会逐渐模糊不清。我们对彼此的人生故事一无所知,以后也少有机会知道。
所以,给陌生人拍张照片。在很久以后,偶然翻起照片,会突然想起与陌生人的曾经相遇,那个被凝固了的瞬间,也是岁月的故事。
你好,陌生人,请问可以给你拍张照吗?
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