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横电影之约系列报道《红色沙漠》
文/崔业飞
继上周结束了弗兰克•卡普拉的专题放映后,本周开启意大利现代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专题放映。安东尼奥尼的电影自成一格,挑战着观众的接受极限。在他的电影中,稀薄的情节和空洞的镜头语言曾经饱受诟病;但也因此,他形成了独特的疏离风格,开创了崭新的电影语言,受到一大批影迷的喜爱。在之后的时间里,他的作品的价值被重新发现,逐渐成为享誉世界的电影导演。
本周放映的是摄制于1964年的《红色沙漠》,是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片,该片获得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如同安东尼奥尼的其他影片,《红色沙漠》中没有故事,只有一个女人在城市里漫游。冶炼厂工程师乌戈和妻子朱莉安娜、儿子同住在一个污染严重的工业区。朱莉安娜总是烦躁不安、神情恍惚,她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她想要开设一家店,却不知道要卖什么,甚至不能决定墙壁该粉刷什么颜色。她的丈夫乌戈将其介绍给自己的朋友科拉德,科拉德打算招募工人前往海外。他爱上了朱莉安娜,他不似乌戈那样冷漠,他给她带来一丝温暖。他们会一起在工业区中漫游,跟朋友们举办无聊的聚会。一天,在丈夫乌戈外出时,她的儿子忽然瘫痪了,她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之后却无意间发现这不过是儿子的一个小骗局。朱莉安娜不想继续承受这一切,她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与科拉德发生肉体关系。渐渐地,她发觉自己已经难以同丈夫和儿子恢复以往的感情,而科拉德对她的感情,也依旧无法抚慰她寂寞的心灵。最后,她终于明白了,只能接受现实,直面命运。
本片延续安东尼奥尼特有的无情节纯视觉叙事和城市空间的隐喻,但这部影片的极端突破在于他的色彩的大胆运用,所有被摄体的每一种颜色都从属于影片总体的色彩表意系统。所谓“红色沙漠”,根据安东尼奥尼自己解释,那是“一片鲜血淋漓的沙漠,上面布满了人类的尸骨”。影片的整个造型系统是构建在各种色彩所形成的色彩表意之上的。各种色彩编码的象征隐喻几乎均可暗示某种人物情绪或状态,这便使得安东尼奥尼的空间描绘从外部转向内部,同时勾勒出野蛮的工业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压抑异化的图景。
放映结束后,观众对这部影片展开热烈的讨论。一方面,影片简化甚至舍弃叙事和戏剧冲突,这使得部分影迷觉得影片空虚无聊,除了色彩方面的噱头之外,剧情方面没有丝毫吸引人的地方。另一方面,部分影迷认为影片对色彩的运用和段落镜头堪称登峰造极,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呈现了电影发展的一种可能。
下周将继续放映安东尼奥尼的《不戴茶花的茶花女》,敬请期待。
2017年5月26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