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7点,浙大汉语角高级版准时在西溪校区主楼426举行。本次汉语角的主题是“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由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竺子健和2017级的汉硕研究生、来自乌克兰的米珂共同主持。虽然本次到场的留学生同学并不多,但对于这个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大家的讨论还是十分热烈。
首先,主持人向大家讲述了传统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观念,父母对我们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期望。而这些期望是否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呢?对这个问题,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丽雅同学表示,她的父母希望她将来能留在中国或者俄罗斯工作,这对她而言还是有一些压力的;来自法国的魏塑雍则表示,她的父母现在希望她找对象,但并不催得很紧,因此也不会有太大压力。然而,在场的中国同学们对这个话题都感同身受,都分享了自己父母对自己学业的高要求。
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中国传统的“孝顺”观念是要求子女完全接受。然而当我们真正遇到和父母想法不同的时候,同学们又有了不同的做法,比如米珂和来自哥伦比亚的马超同学都表示,遇到这种状况都会和父母好好沟通一番,而父母大多数情况下也会认同自己的做法。那么,中国的“孝顺”概念是不是过时了呢?来自美国的滕安理同学的观点十分中肯:“就算父母的话很可能客观上是对的,但如果我感觉他们错了,我仍然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毕竟我自己努力了,就算吃亏了也感觉是值得的,不会后悔。”
随着我们长大,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可能逐渐引起了我们的反感。同学们都表示,大约从初中开始,自己就有一些秘密不想让父母知道。而这些“秘密”则多种多样。丽雅表示去年她生病住院,没有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马超表示他有时在外面玩不会告诉父母,这和父母的期望有差距;滕安理则表示自己中学时的Facebook等社交软件全部屏蔽了父母。其实也不是有什么内容不想让他们看到,重要的是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最后,大家从刚刚过去的母亲节谈起了与父母的联系问题,从而引出了当今比较严重的“空巢老人”问题。在场同学们的父母都还比较年轻,因此对这个问题的感受还不是特别深,因为就算同学们远在国外,他们的父母自己也会做许多工作:有的还在上班,有的经常出去旅游,还有的到朋友的店里帮忙,生活还是十分充实的。然而,关于一些年龄更大,健康状况还不好的老人,同学们的观点就十分统一,子女做好照顾父母的义务还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可能真的无法亲自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那么让其他人(朋友或者保姆)承担这个义务还是必须的。由此,大家还延伸到了当今的养老问题,关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发表了不少的意见。
总体上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都还是十分“乖”的,父母们也大都十分“民主”,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和我们沟通。将来我们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所以大家都认识到了,身为子女,只能通过现在的努力和不间断的联系,用更好的成就回报父母,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下周三晚上,让我们再次相约浙里。
文——竺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