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凤凰花开之时,便是我们褪去青涩懵懂,开启另一段生活之际。四年校园生活的片段回荡在脑海,有欢声笑语,也有悲伤与感动。
依稀记得四年前初入大学时,大家满怀着紧张与期待步入第一堂课的教室;而如今,传媒学院的毕业生们来参加一堂属于他们的最后一课。
2019年5月31日,西溪校区教学主楼426教室,赵瑜、张丽萍、闫文捷三位老师为毕业生们献上了这堂“最后一课”。
“成功的阻力往往来自自己”
赵瑜老师以一个“毕业,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开启了今天的第一堂课。赵老师还是那么幽默,一个个段子脱口而出,引得大家会心一笑。
“很多学长们以自己的血泪经历告诉你们,学校环境很好,而职场很复杂;还有,毕业时千万不要分手。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还没来得及约个分手局。”
赵老师给毕业生们提了不少建议。她提醒大家,文科生应该有一些综合的能力,不要成为一个“披着文科生外衣的工科生”。比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和人沟通的意愿和能力,提高自己学习理解能力,要有一种在不同环境下支撑自己的强大内心。
“能让你的人生精彩的,是你遇到的那些艰难险阻。比起物质上的享受,其实精神上的体验和收获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无论在娱乐还是在工作,都要有一个自我在心中,这样才不会迷失。”
赵老师的“最后一课”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绝对不能屈服于年龄。所以我现在四十多岁了,但还是会常常说自己是90后,再过几年可能就会说自己是00后、10后了吧。”
学习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标。赵老师提到,其实她最初也并没有坚定信心要从事学术研究,但她会慢慢在一个职业中发现兴趣,慢慢找到职业的快乐感。“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这是我的事业,而不是一个工作或者谋生的手段。”
赵老师还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与大家分享了她的看法。“人生的竞赛是很长的,不要太在意一程一站的得失。与此同时还要深刻地意识到,其实我们获得成功的阻力往往来自自己。这个社会其实没有给我们设定太多限制,所以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非常非常努力了,但还是没有成功,那就学会与社会和自己和解。”
“其实人生是很个性化的事,我和你们不一样,我们要走的道路也不一样。你们很优秀,因为你们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养都无可挑剔,真正可能束缚你们的就是你们自己,所以不要给自己设限。”
“非常期待围观你们精彩的人生!”
“痛是上天给人最好的礼物”
“今天的课上不止有我们外汉的同学,所以我没办法讲语言学,也没办法讲对外汉语教学。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我还会些什么,可以讲些什么。所以我一直想到今天上午,想到了‘快乐之道’这个题目。”第二堂课上,张丽萍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为毕业生们提出了宝贵意见。
张老师提醒我们,对待生活要有感恩之心,对待挫折与困难要积极、光明,对待他人要宽容、无私。
张老师讲到,大学是人生最光辉灿烂、烦恼最少的一段时间,因为大学期间面对的很多问题往往都并不难解决。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其实会引导我们做出改变。就像史铁生说的,痛是上天给人最好的礼物。快乐与否其实也是一个对比,有对比才会有更深的感悟。
“如果你觉得烦恼,其实是你对自己关注过多的时候。如果能把自我放得小一点,烦恼也会少很多。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也许一生都很难完成,但这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如果你在生活中能做到无私、忘我,你对他人的态度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对他人要宽容。”
知识本身并不能改变心态,也不能让自己实现自我超越。在这堂课的末尾,张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位退休老人做的pps。这个名为“快乐之道”的pps也正是张老师今天演讲的灵感来源。
最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为张老师送上了全班同学共同制作的纪念册。“能成为张老师的学生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我们并不是唯一正确”
闫文捷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最后一课”主题是“我们并不是唯一正确”。她从自己的经历讲起,讲到了自己求学经历中对自己印象最深的物件和经历。她向我们介绍了她前往美国读书之前的心路历程和在异国他乡遇到过的各种困难。
“可能和在座的各位相比,我是这里资历最浅的浙大人,到今年秋季学期我到浙大刚满两年。所以今天这堂课对你们来说可能是最后一课,但对我来说更像是第一课。”
闫老师从自己处于毕业时这一人生岔路口的选择讲起,帮助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
本科毕业之前,她的父母认为,她到任何一个公司工作都要比出国更稳定。但当时,她并不想追求稳定。
在香港实习期间,她曾与一位老记者聊到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偏见。“他当时说的一段话我到现在记得还很清楚。他对我说,可能你说的是对的,也可能我说的是对的;但更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我们都是片面的,大家都不是完全正确的。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不是那个唯一正确的人。也就是在我实习的时候,当时的编辑对我说,你应该去比香港更远的地方走一走,多读些书。”
所以,抱着“我要去看看外面这个更大的世界”这一原始的冲动,闫老师就下定了出国的决心。后来她用实习与工作赚来的钱学习了GRE、申请学校,做好了出国的准备工作。
“最初我在美国上课的时候大脑都是一片空白,导师和师兄师姐们讨论课题的时候我也插不上话,这种压力可想而知。当我终于写出一篇论文的时候,我的导师很有耐心地帮我批改、约我面谈,而我看到我的论文的时候,发现导师写的评语比我自己的论文内容还要多。现在看来,大概一篇烂文章所有的构成要件那篇文章都有了。”
“当时我的导师对我说过一句话:‘don’t be so judgmental’。他想告诉我,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事情,都不能太过武断。后来我博士论文的题目也与此有关,就是帮助大家意识到,你不是那个唯一正确的人。我现在回想起来,读书这么多年接触到的人和事,我觉得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有机会接触到多元的价值观。很久以来可能我们都觉得自己应该努力追求那个正确的答案,但是当你走入社会之后会发现,这个世界有更多事情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世界就是多元的,我们应当去珍惜与鼓励这种多元性。”
闫老师还为大家送上了自己的祝福:“不论大家以后身在何方,从事什么职业,祝愿你们时刻有一颗明亮包容的心,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真善美的眼睛。祝大家答辩顺利!”
这场由三位老师共同讲授的“最后一课”结束了,但是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并没有就此随风飘散。2019届毕业生们即将离开学校,奔向未来;这并不是一个人的落幕,而是一群人的再次起航!
祝2019届毕业生
毕业顺利
前程似锦